找到相关内容13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布施离苦得解脱

    布施离苦得解脱   文/普亲精舍住持 见桅法师  在世上,人的生活有贫富贵贱,长相有美丑之别,才智或聪慧、或驽钝,有人身心健全、有人盲聋喑哑病痛缠身,有人身处安和乐利的社会、有人则活在战乱贫困的国家...可以种下成佛的因,成就解脱的果。  至于布施的对象,则不分贫富贵贱亲疏,六道众生皆可以是布施的对象。所以布施不难,端看自己能否体会布施的道理,有无布施的愿心。  愿心不同 果报不同  同样行布施,因为...

    见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54729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精神

    僧团中,获得一律平等待遇,没有阶级的尊卑,没有种族的贵贱,没有上下的分野;放眼观看,其他宗教,都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司,和一群服从的下属。当然,这些下属是没有资格,没有权能升任上司的,他们应该永远服从自己主子的指挥,任由自己主子的赏罚。佛教则不然,今日的教主,是过去的教徒;现在的教徒,可以充任未来的教主。  佛教在平等的气氛中,溶化了一切种族的歧视,冲破了贵贱的界限,以及阶级的不平;而促进人类互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750163.html
  • 介绍陈希夷:《心相篇》

    吉凶祸福之征兆,寿夭贵贱之标志;均处世待人之格言,实千古不易之定论;末后劝人“知其善而守之,锦上添花;知其恶而弗为,祸转为福。”读者既可用以对照修心,防非止恶;又可用于择交观人,亲贤远佞。是修心,积德、造命的有益读物。  佛法认为,人们的身体,本是由过去种的业因,与今生父母因缘和合而来的。所以叫“报身”、“业报身”,是来受善恶业报的。一个人的相貌好丑,寿命长短、贫富贵贱等,属于“正报”。所处的社会、...

    释昌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2546730.html
  • 佛教中孕育的人际和谐思想

    生命,均没有高下贵贱等差别,一切众生都具有真如佛性,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佛果,进入涅槃境界。”[3]第二,佛教主张最普遍的人际平等,消除歧视,认为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”《大般涅槃经》中认定“一...向善。《观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佛心者,大慈悲是,以无缘慈摄诸众生。”[4]佛教提倡的无缘慈悲统摄诸众生,是绝对无分别对象的慈悲。在人际间是不分差序等级的,是没有贵贱之分的,这是东方文明的博爱。佛说:“...

    马英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564964.html
  • 「一」与「多」

    家财万贯,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,所以贫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才能。  第二、卑贱不可怕,最怕的是没有志气。经云「众生皆有佛性」;佛性既然人人本具,本不该有贵贱之分,然而凡夫众生总要从人的出身、职业、学经历来分个高低、贵贱。佛陀时代的古印度便有四姓阶级之分,在佛陀的弟子中如尼提、优婆离,都是人称贱种的首陀罗,然而他们并不因此而丧志,或是自怨自艾,反而在跟随佛陀出家后,精进修道,终于证果成圣。此即所谓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739744.html
  • 身与言之辨——从禅宗说起

    这种主张明显开始颠覆传统的习佛之道。 从慧能强调顿悟成佛,其前提是人心不分贵贱,皆有佛性,但是要照见此本心则需要顿悟。虽然人心无贵贱,可是悟性有高低,绝大部分人的顿悟需要因缘,因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053650.html
  •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

    :譬诸树木之生果,有酢者,苦者,辛者,甜者,此等树木何故有不同者也?王曰:其不同者,本栽各异也。那先言:人之所作,各异不同,故有长命短命,有多病少病,有富贫贵贱,有端正丑恶,有明有暗。佛谓:豪富、贫贱、好丑、宿命之所作,善恶随自形而得之。”此亦以自己过去所做的善恶业力不同,影响今生得报的媸妍、智愚、贫富、贵贱不同,而好恶的关键,还是完全在于自己。自己业力决定自己,虽佛力亦难以改变,非佛不欲救苦救难...

    竺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4753733.html
  • 论现代出家人的本分

    容易生懒惰之心,还会对虚假不实的身体起执见,不愿舍离。正法时代,每天早晨。佛及弟子们各个都要持钵出外乞食。而对于施主不可以有贵贱的拣择,所得多少精粗,无有高下之分别,出家沙门,心怀慈悲,欲使施主无论贫富贵贱,都能平等普遍得福。其中常常供僧伽受用之物为常住得,本是为那些不能外出行乞的老病比丘所设,而年轻力壮的比丘不可以安坐而食。  像法时代。中国禅林制度虽在行仪上,没有废除这一行仪,但形式上已有改变...

    允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0560463.html
  • 从唯识的角度略谈命运

    从唯识的角度略谈命运  原载《香港佛教》535期 作者 能干  命运之说古来有之,流传至今影响深远。命运,一般谓人生的寿夭、贵贱、吉凶、祸福等现象。如东汉王充的《论衡.命禄》曰:「凡人遇偶及遭累害,...间断者是满业故」6,说明了它是在不断的迁流变化的。众多满业所感的果组合起来,填满有情总报体以外的别报(亦叫依报,如环境等)。所以满业是决定有情出生后的寿夭、美丑、贫富、智愚、贵贱等一系列的境遇,人们的...

    能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565104.html
  • 圣严法师: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?

    :一、知是人,二、预谋而有杀念,三、杀死;否则,叫做伤害或过失,不成杀人罪。至于人,是不论年龄、贵贱,不论成形或未成形,有知或无知,凡被肯定是人者,皆不可杀。所以,不得堕胎,也不得以安乐死的名目来处理...高低不同,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、尊卑之分,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、慈悲的精神,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、和平、互助、互敬、互爱、融洽无间,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。虽然佛经中说,杀生有果报,杀人偿命,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176176.html